close

過去祖祖輩輩種田種地都采用牛耕,苦和累就不要說了,勞動的效率很低。 我小時候,家里養了一條禿尾巴牛,那牛真是牛啊,你別看它體型小,不像普通大牯牛那么高大,勁卻不小,你要是把它拴在一棵樹上,要不了5分鐘,大樹就被它弄得肢體破裂,一地殘痕。它比人家的大牯牛要犟十倍,只有父親牽它犁田犁地,它才乖乖服從,老老實實把地犁得到邊到拐。牛繩到我手里,我扶好犁尾,揮動牛鞭,誰知它一點兒也不聽話,掉過頭來,腦袋對著我,我用鞭子揍它,它不但不跑,還和我對著干,逼著我給它下軛。 我真是委屈啊! 2000年前后,我家的耕牛老了,我便買了一臺拖拉機,雖然只有六匹馬力,但這頭小“鐵牛”不用太費力,一天就能耕兩畝多地。鐵牛耕地,地更平整,我每年“雙搶”都比使用耕牛的鄰居結束得早,收入也比他們好。 小“鐵牛”耕地快,播種早,季節就能趕得及時,秧苗生長就快,產量也比播種遲的地塊要高得多,增加了收成,提高了收入。在我的帶動下,村里人也漸漸習慣丟掉水牛,買回“鐵牛”。我也不保守,手把手教村民駕駛“鐵牛”,漸漸地,村里“鐵牛”替代了耕牛。現在幾乎家家都有“鐵牛”,水牛退出了耕作的舞臺。“鐵牛”也越買越大,從當初的6匹、匹,換成12匹,現在家用拖拉機至少也是18匹馬力,人可以坐著耕田,不用那么累了。部分耕田戶承攬了幾百、上千畝地,還買回大型旋耕機,那更是超級給力,耕種省時省力,效率大大提高。 播種得到改善,收割糧食的方法也得到改善。以前人工收割,兩個人拼死拼活地割稻,一天最多只能割一畝地,一不小心還會割到手指頭。但為了不誤季節,手破了也要堅持割稻。稻割倒了,要攤曬,曬干了稻草,還要捆扎回家進行脫粒。把稻和草分離開來,要費很多時間。若是遇到陰雨天,那可就麻煩了!又要重新曬,花的工夫更多,嚴重影響田地繼續耕作,延遲播種期。要是遇到連陰雨,往往半年的收成就白忙活了,稻子芽了、爛了。 我印象最深的是1992年,我才剛剛收回兩畝田早稻,割倒的稻子就被淋雨了,曬干的稻草也被大雨淋得濕透。那些稻鋪子,只好從水田里撈起來運到高處瀝水。水里撈,重死貓。可是天公不作美,剛剛干一些又來一場雨,一場接著一場,剩下來的早稻,就全這樣淋淋曬曬、曬曬淋淋,一連被雨淋了20多天。高溫和雨淋,結果那些早稻,沒收回來全部爛在地邊上,每家都損失幾千塊錢,心都疼碎了,又沒有辦法。 因為收割不及時,像芽稻、爛稻,以前每個農家一年都要遇到幾次,損失或大或小。倘若遇不到雨天,那就是旱年,晚稻也播種不下去。農民遇到旱災和雨害帶來的勞心,比體力的勞累更折磨人。 現在運用機械收割大不一樣了,水稻成熟,村民瞅準一個大晴天,一臺收割機一天就能割稻一百多畝,一個村莊一臺收割機,一天就將稻子全部割回家;稻子割好了,稻和草直接分離,運回家攤曬,省了很多力氣,又能及時播種。 改革開放后的好政策,不僅改變了農村環境,就連耕種的方式也發生變化,朝著高產高效邁進,就連農民自己也經常慨嘆:現在做農民,真是比以前輕松一百倍啊! >>>更多美文:情感短文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68vk3yu 的頭像
    d68vk3yu

    連愛谷的優惠好物

    d68vk3y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